我想把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改成:“知己知彼,交流无碍”,因为我希望我们每位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朋友都能够把中外交流事情当作自己的责任,担当起为中国和世界之间搭建民间桥梁的责任,如此以来,我们世界才有希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小说时,只有通过仔细阅读与认真理解,并结合具体研究对象与语境,选取最合适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如此才能真正地欣赏中国的作品与中国的文化。我认为中西文学之间是可以进行讨论的,双方完全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欣赏。
在这里,如果有一个亚洲人要跌倒的时候有欧洲朋友扶着他,如果有非洲朋友生病时有美洲朋友陪着他······虽然不是来自同一个国家,但跟他们一起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虽然我们的想法不同,但我们求同存异,相互分享彼此的文化和思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需要理解“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处世之道,世界需要依靠各国人民的同心协力和共同奋斗。
文洁若,著名文学翻译家,1927年7月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审,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从20世纪50年代起,文洁若译介了包括井上靖、水上勉、夏目漱石、幸田露伴、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谷崎润一郎在内的日本作家作品,代表译著有《日本的黑雾》(1965)、《夜声》(1968)、《春雪》(1990)、《天人五衰》(1990)、《高野圣僧:泉镜花小说选》(1990)、《罗生门——芥川龙之介小说集》(2010)、《杂忆录》(2013)、《五重塔》(2019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