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兰:经典的通俗化——论《论语》当代英译走向民间之良策

我们不能为翻译而翻译,不能陶醉于把中国典籍变成了外文而满足。那么对于《论语》这类融通俗和经典于一体的著作,该如何翻译才能流传世界而不被束之高阁呢?

2020-08-26
日本翻译家谷川毅访谈录:磨砺文字、创新视角,完善形象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为张元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批评”(编号:17YJC740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系作者授权发布,特此鸣谢!

2020-08-24
出版走出去要加强“五个转向”

 “十三五”以来,我国出版界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坚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运用版权输出、实物出口、合作出版、国际书展等途径和方式,不断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出版走出去取得长足进步。

2020-08-24
罗阳:翻译的使命是沟通和交流,为读者服务

作为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罗马尼亚曾涌现出一批久负盛名的“中国通”。一代又一代汉学家和翻译家将大批优秀的中国历史和文学作品介绍到罗马尼亚。获得第十三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罗马尼亚翻译家扬·布杜拉(中文名罗阳)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罗马尼亚人,罗阳口中和笔下的中国不仅仅是故乡,更是精神和心灵的居所。

2020-08-21
黄友义:对外翻译、话语权与文化自信

有人得知我们在从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翻译工作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中国的翻译人员应该是把外文翻成中文,你们为什么倒着来?英语不是你们的母语,翻译的质量能好吗?效果能保证吗?即使翻译过去了,外国人会看吗?

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