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米拉·艾哈迈德近日就美国诗人路易丝·格吕克(Louise Glück)获得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一事采访了10位中国诗人,该采访经米拉译成阿拉伯语,现已发表在阿拉伯《新杂志》(2020年第11期)。
二月隆冬的午后,在他建造于19世纪中叶的宅邸中,接受专访。谨遵夫人田晓菲教授出门前的交代,沏上一壶好茶,还不忘准备一个特大号的茶杯给来客,一边开始以感性又不失理性的语调,追忆平生的学术历程;揭露如何打造出拥有十一本英文著作,二种英译作品,一种中文选集;平均每四年即有一本专著,至今仍不间断,俱有一种以上的中译本,新近的单篇文章,更是很快就出现译本。
11月2日,80岁高龄的北京大学西语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西语专委会专家、著名翻译家赵振江在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诗歌论坛上,和在场100多位诗人、诗评人和学者,分享了自己翻译中国传统经典《红楼梦》的故事。
她是位金发碧眼的英国女郎,却偏偏迷上了古代汉语;她是《晏子春秋》全本在西方世界的首位英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外译再添新作;她慧眼识得麦家的小说《解密》,其英译本风靡全球,一举造就了国际出版界的“麦家神话”;她不是中国人,却被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聘为汉语教授。她,就是英国汉学家、翻译家米欧敏教授。
“我一直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所吸引,对汉字着迷,酷爱中国文学和美食,对中国人民充满感情。”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巴拉诺夫现居俄边境城市赤塔,曾先后在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和福建厦门工作。巴拉诺夫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曾获得福建省“友谊奖”。回到俄罗斯以后,他主要从事翻译和写作,并为中俄两国企业合作牵线搭桥。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