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比“宝玉”,跟随“心头的热爱”—— 用保文讲述“红楼”故事

“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韩裴(见图)吟咏着《红楼梦》里的文字,语速不快却很流利。作为保加利亚汉学家,朗读《红楼梦》对他来说并非难事,每当读到兴处,他的表情温和率真,颇有几分少年意气。

2020-12-14
西方不能仅靠《战狼》认识中国——专访瑞士汉学家胜雅律

他说,有时,讨论未来中国的西方人认为,一部中国文学作品或者一部中国电影对洞察中国政治的未来发展有帮助。比如,中国近几年有部叫作《战狼》的电影公映后票房不错,有所谓的西方中国问题专家就从中下结论说中国外交出现了转向,中国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一律被扣上“战狼”的帽子。

2020-12-11
《红楼梦》英译者霍克思:我不在乎别人的意见

听说我人还在大英图书馆,戴维·霍克思(David Hawkes)老先生在电话里好像很犹豫。他似乎对翻译《红楼梦》的话题,没有特别的兴趣。他先是说译著出版了多年,自己上了年纪,差不多与世隔绝,没有什么好说的,后来又说最近身体不大好,第二天还要去看医生。于是,我说:“那么今天下午我从伦敦赶到牛津怎样?”他迟疑一下,然后就说:“那当然好了。”

2020-12-01
对话美国汉学家: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来理解中国

作为开创现代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一位美国学者,耿德华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就开始阅读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迄今已近半个世纪,可说是一位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来深入理解中国的美国汉学家,而其心路历程与学术轨迹在同时代的海外汉学家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开创现代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一位美国学者,耿德华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就开始阅读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迄今已近半个世纪,可说是一位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来深入理解中国的美国汉学家,而其心路历程与学术轨迹在同时代的海外汉学家中也

2020-11-27
当中国诗人谈论诺奖得主路易丝·格吕克时,他们在谈论什么?汉学家米拉找到了答案

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米拉·艾哈迈德近日就美国诗人路易丝·格吕克(Louise Glück)获得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一事采访了10位中国诗人,该采访经米拉译成阿拉伯语,现已发表在阿拉伯《新杂志》(2020年第11期)。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