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至29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合作举办,青岛世界汉学中心承办的“问道中国:‘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研习营”2025在青岛举办。作为“薪火永相传——大师说汉学”的俄罗斯籍专家主题讲坛,萨沙(Sboev Aleksandr)副教授带来《从网络语言到AI对话:一位语言学者的“跨界”学术之旅》主题讲座,7个国家的10名“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参加讲坛并互动交流,研习中心负责人张潇尹担任主持。
7月10日至11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以“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等600余人出席开幕式。
2025年7月15日,由世界汉学中心发起的“中国作家与全球翻译家国际工作坊”正式启幕。 土耳其汉学家、翻译家,安卡拉哈兹巴伊拉姆大学东方语言和文化系教授吉来(Giray Fidan),西班牙汉学家、格拉纳达大学翻译和口译学院教授高伯译(Gabriel García-Noblejas),匈牙利翻译家、匈中友协名誉主席宗博莉·克拉拉(Zombory Klára),英国汉学家、翻译家蒲华杰(James Trapp),全球化智库外籍专家、美国学者谭嘉煦(Joshua Dominick),克罗地亚汉学家伊万娜
汉学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是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碰撞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学问,是中国文化另一种形式的自然延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与区域研究的勃兴,国别汉学的发展呈现出多维度的学术图景:既植根于本土学术传统,又交织着国际学术网络的动态影响。在徐宝锋教授领衔下,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及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提供学术支持,世界汉学中心依托自有资源数据库与海外汉学家团队,通过大量权威数据和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各国汉学研究
2025年6月27日,由世界汉学中心牵头建设的第三十七个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国别分会——塔吉克斯坦汉学家理事会正式宣布成立。
图志